舌诊的临床意义
编辑时间:2018-10-22 来源:www.smfkj.com
舌诊的临床意义
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,在于做为辨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,无论八纲、病因、脏腑、六经、卫气营血和三焦等辨证方法,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。正如《临症验舌法》书中所说:“凡内外杂证,亦无一不呈其形,著其色于舌,……据舌以分虚实,而虚实不爽焉;据舌以分阴阳,而阴阳不谬焉;据舌以分脏腑、配主方,而脏腑不差,主方不误焉。危急疑难之顷,往往证无可参,脉无可按,而惟以舌为凭;妇女幼稚之病,往往闻之无息,问之无声,而惟有舌可验。"由此不难理解历代医家对舌诊的重视。舌粘膜上皮薄而透明,其血液供应为充足,舌乳头变化其灵敏,所以舌象是反映体内变化的非常灵敏的标尺。舌象的变化,能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、病邪深浅、邪气性质、病情进退,可以判断疾病转归和预后,可以指导处方遣药。兹分述如下:
(1)判断正气盛衰:《辨舌指南·绪言》用徐灵胎的话说:“舌为心之外候,苔乃胃之明征,察舌可占正之盛衰,验苔以识邪之出入。”但苔乃胃气所生,故验苔亦可察胃气之存亡。如舌质红润,为气血旺盛;舌质淡白,为气血虚衰;苔薄白而润,是胃气旺盛;舌光无苔,为胃气衰败,或胃阴枯揭。
(2) 分辨病位深浅:《辨舌指南》说:“辨舌质,可诀五脏之虚实。视舌苔,可察六淫之浅源。”无论外感、内伤,察其苔之厚薄,足以反映邪气之深浅轻重。如苔薄多为疾病初期,邪入尚擒,病位在表;苔厚则为病邪入里,病位较深;舌质蜂则为热入营血,病位更深,病情危重了。
(3) 区别病邪性质:不同性质的邪气,在舌象上都能有所反映。如黄苔多主热邪,白滑苔则主寒邪;腐腻苔多是食积痰浊,黄厚腻苔则是湿热;舌偏歪多为风邪,舌有擦斑痕点则是茹血。
(4) 推断病情进退:苔色与苔质,往往随正邪消长和病情的进退呈相应的动态变化,特别是在外感热病中,变化十分迅速,就是在内伤杂病中,舌象变化也同样反映了病情的进退。如舌苔由自转黄,又进一步变灰黑,说明病邪由表入里,由轻变重,由寒化热;舌苔由润转燥,多是热渐盛而津渐伤;若苔由厚变薄,由燥转润,往往是病邪渐退,津被复生。
但是,临床上有时也遇到某些特殊情况,如有时病重而舌象无大变化,有时正常人而舌象异常。正如《辨舌指南》所说:“无病之舌,形色各有不同,有常清洁者,有稍生苔层者,有鲜红者,有被白色者,或为紧而尖,或为松而软,并有牙印者,……此因无病时,各有禀体之不同,故舌质亦异也。”可见望舌时,须四诊合参,分析,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。
- 上一条: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下一条:望舌
相关新闻
- 中医综合诊断系统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应用 2025-04-01
- 治未病科适合哪些人群 2025-03-05
- 治未病的内容详解 2025-02-07
- 治未病科和传统医学科室的区别在哪里 2025-01-06
- 中医舌面象仪适用范围介绍 2024-12-02
- 舌面象仪技术参数详解 2024-11-04